教师简介
罗祎楠,男,1979年生,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博士。跨学科(历史、政治学与社会学)的学养累积是本人的学术特点。我长期致力于将中国历史同政治学、社会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解释中国治理的内生性发展历程,说明其在政治理论与社会理论中的意义。在跨学科的交汇碰撞中,我希望穿透那些已经习以为常的知识“硬木板”,将中国政治的研究,重新回归于那生生不息的生活与历史意义世界之中。
在学术研究中,我致力于和同道师友们共同探索当代中国政治学“历史转向”的奠基工作。这样的工作涵盖了从历史转向的认识论基础、经验材料分析与理论构建方法,到探索中国政治、中国政治思想与比较政治新的理论议题。这样的探索体现在我的学术发表特点上。我的发表涵盖了历史经验研究、历史理论和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三个主要方面。这些研究相互联系,体现了一种整体性的探索与推进。我深知,这样的工作需要研究者在不同学科的边缘游走,在前人尚没有走过的路上摸索。这注定是艰难的工作,也注定难以被多数人理解。但是,如果我们相信,学者的价值正是在于扩展人类知识的边界---无论这种工作注定面临多少孤独,那么我们的努力便是值得的。
在教学方面,我希望引导学生理解政治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正如我在教授《论语》时所言,如果政治不仅仅是关于规范信仰、利害或者权力争夺的话,那么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政治”更多的意味着如何在生生不息的生活世界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坚持。我一直在对理论与田野知识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慢慢理解这点。如果他们可以慢慢理解这些,那样,未来无论他们是否从事学术职业,他们都可以在“为己之学”的路上自信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