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基地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基地项目 / 项目成果 / 文章详情
中国文学史书写研讨暨文学史著述发布会举行
发布日期:2024-08-20 来源: 北京大学中文系 访问量: 2907

2024年3月24日至25日,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高等学校文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文学史书写研讨暨文学史著述发布会”于武汉大学珞珈山庄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杂志社的100余名学者、编辑、记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https://chinese.pku.edu.cn/images/2024-04/8e191d12d3694f7e88ef7b3df92182f6.jpeg

https://chinese.pku.edu.cn/images/2024-04/58e545af379842b4bf0a936017615c2c.jpeg

会议现场

 

开幕式由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吴光正主持,武汉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沈壮海、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杜晓勤、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于亭、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华、暨南大学原党委书记蒋述卓、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陈文新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沈壮海指出,珞珈山的古代文学学科已经形成了两个颇具特色的研究传统——中国文学史书写、传统文化与文学传统研究。关于“中国文学史书写”,自刘永济、程千帆诸先生以来,珞珈山有五代学者钟情于此。陈文新教授、吴光正教授、鲁小俊教授先后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中国宗教文学史”“中国历代书院文学活动编年史”就是珞珈山“中国文学史书写”代际传承的体现。这三个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来自全国各地,项目的申报、研究展开也得到了全国高校许多专家的支持,沈壮海代表学校,向专家们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https://chinese.pku.edu.cn/images/2024-04/2f90ce26aa274f1681e92e1c4ad55b64.png

沈壮海致辞

 

杜晓勤指出,总结百年来中国文学史书写经验、组织编撰新时代的新形态的中国文学史是北京大学高等学校文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的工作任务。基地倡导“南北相望、东西互通、东西南北中大融合、学术共生、美美与共”的工作理念,不仅已经开展“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材的历史、现状与前瞻”的调研工作,而且决定与国内各兄弟高校开展学术合作,与武汉大学合作举办这次会议就是合作的开始。

 

https://chinese.pku.edu.cn/images/2024-04/ea1f916f8b28419ebefb1651111b9290.jpeg

杜晓勤合影

 

于亭指出,武汉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这次会议发布的三套成果,便是该学科元明清文学方向的结晶,体现了该学科的独特风采和蒸蒸日上的气势,三位首席专家的努力为学科建设和学科评估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还对北京大学高等学校文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与武汉大学文学院合作举办本次会议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https://chinese.pku.edu.cn/images/2024-04/586f917e18024c75940858f025fb3d3f.jpeg

于亭致辞

 

杨华指出,余来明教授是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陈文新教授、吴光正教授、鲁小俊教授是中心的兼职研究员,今天发布的三套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杨华还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指出,五四以来的文学史是按照西方的传统来书写的,最近十年来的中国文学史书写已经朝本土化转向,这三套书就是在为中国话语建设添砖加瓦。

 

https://chinese.pku.edu.cn/images/2024-04/0e337c41eb2b48fc8d2a8617864c44c1.jpeg

杨华致辞

 

蒋述卓指出,这三套书的出版各有其价值,《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为学界提供了研究资料和研究视角,《中国宗教文学史》对中国文学史书写作了很大的补充,《清代书院课艺选刊》提供了文学教育传承与断裂的宝贵资料。

 

陈文新表达了自己对各位学者、各位来宾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分享了武大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最近一轮学科评估中所获得的荣誉,恳请各位专家继续支持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建设。

 

https://chinese.pku.edu.cn/images/2024-04/1a9e925925d6469882880dad7e9b8725.jpeg

陈文新致辞

 

沈壮海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杜桂萍为《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陈文新、余来明主编,14册)、《中国宗教文学史》(吴光正主编,19册)、《清代书院课艺选刊(鲁小俊主编,12册)揭幕。

 

https://chinese.pku.edu.cn/images/2024-04/ab8581ea4a624e468dbf7729a20ed254.png

揭幕仪式

 

杜桂萍指出,陈文新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编年史》蜚声学界,至今影响深远。这部著述和今天发布的三套文学史著述一样,都是武汉大学学术传统的继承与推进。尤其是,这些成果皆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作为支撑,显示了几位首席专家的学术敏感和对人文前沿的认知。《中国宗教文学史》系列规模庞大,参与机构与人员众多,是第一部论述多个语种(汉、藏、蒙)、多个教派(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这些既有宏观研究也有专题研究的成果,不仅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武汉大学在文学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和成果,也昭示了武汉大学的学术团队结构合理、颇具特色的学术传统后继有人,必将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余来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兴陆、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高**主持了三场大会主旨发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就百年文学编撰的成就与不足、新时代文学史编撰的理念与路径展开了深入交流。

 

https://chinese.pku.edu.cn/images/2024-04/4188828a815742588ff8153c85715487.jpeg

学者发言

会议还分两个小组举行了五场专题研讨。代表们就百年中国文学史书写、中国文学史、中国宗教文学史、中国书院与课艺等领域的诸多命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闭幕式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鲁小俊主持,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程芸、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尚永亮、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李成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刘湘兰、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宋莉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舜臣先后在闭幕式上致辞。

 

https://chinese.pku.edu.cn/images/2024-04/5620b4ff41c54969a553e54a15f0a530.jpeg

闭幕式学者发言

 

https://chinese.pku.edu.cn/images/2024-04/8bcb4f8ec15c40e2a606f43a54bcc44f.png

会议合影